【ADA亞洲設計獎專輯】學生組銅獎-正修科技大學《心生》-幸福空間

《心生》是正修科技大學建築與室內設計系林柏滔與彭于軒的畢業作品,由「弱勢社會的心聲,杏林醫院的新生」衍伸而來的作品名稱。林柏滔回憶起當時的設計動機,是有感於社會底層的弱勢族群常常無法獲得足夠的資源,而無法有翻身的機會;而都市中曾風光一時如今被閒置廢棄的建物,同樣等待著重生的機會,在這樣的動心起念下而誕生了這個設計藍圖。

【ADA亞洲設計獎專輯】學生組銅獎-正修科技大學《心生》

2019-09-20| 人氣:1432

《心生》是正修科技大學建築與室內設計系林柏滔與彭于軒的畢業作品,由「弱勢社會的心聲,杏林醫院的新生」衍伸而來的作品名稱。林柏滔回憶起當時的設計動機,是有感於社會底層的弱勢族群常常無法獲得足夠的資源,而無法有翻身的機會;而都市中曾風光一時如今被閒置廢棄的建物,同樣等待著重生的機會,在這樣的動心起念下而誕生了這個設計藍圖。 

 

▲▼正修科技大學建築與室內設計系林柏滔,以「心生」作品獲得第八屆ADA亞洲設計獎-學生組銅獎。

 
互助共生社會宅

林柏滔進一步指出,許多家庭因為經濟狀況,無法讓家中的小朋友上補習班或上安親班,甚至在小朋友下課後也無暇照料他們的生活日常。而另一方面,在大學校園裡的宿舍常常一位難求,通常在外住宿又需負擔高額的租金。因此萌生透過改造一間廢棄荒置的醫院,建築物內提供各項服務來幫助弱勢的學生。大學生以工(課後輔導)換宿的方法,獲得免費住宿,又同時能提供國中小、甚至高中生課業輔導的場所,搖身一變成為互助共生的社會住宅。

 
老屋重生永續傳承

林柏滔與彭于軒藉由已經閒置廢棄二、三十年的台南杏林醫院作為改造素材,為這間廢棄的醫院重新擘劃了5層樓建築,一樓當作對外營業的餐廳,還可增加營收來源,二、三樓為課輔場地;四、五樓則規劃為學生宿舍。透過由五樓延伸而下的天井中庭,讓大面採光均勻落下每一處角落,樓層地板大量鋪設木地板,提供溫潤的視覺效果,讓所有來到此的學生及家人都能感受到溫暖的擁抱。

原本是被大家繪聲繪影當作鬼屋看待的廢棄醫院,經由創新的思維,賦予廢棄的建築新的生命,讓廢棄空間得到生機而產生再利用的價值,林柏滔認為老舊建物不應是都市更新的毒瘤、社會治安的死角,藉由空間的改造轉化,讓互不認識的弱勢族群聚集一起,互相幫助,建立一個溫馨的共生大家庭,讓老屋的生命力繼續傳承。

撰文:Vanilla|攝影:Denny|圖片提供:林柏滔、彭于軒

 
 

標籤

標籤